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
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昨天(11日)表示,自然资源部组建五年来,我国自然资源调查取得一批新成果、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
自然资源部表示,五年来,全国共完成1885个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186万平方公里隐患综合遥感识别、12961处工程治理,因地质灾害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明显下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完成,它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和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统一的底图底数。
此外,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近三分之一;编制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布局9个重大工程、47项重点任务。
五年来,国家共实施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已完成修复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整治修复海岸线1100公里、滨海湿地42万亩。
2023年要夯实粮食能源资源安全基础
自然资源部负责人表示,2023年要夯实粮食、能源资源安全基础,严守安全底线,提高安全发展能力。
自然资源部表示,特别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健全奖惩机制。
此外,自然资源部明确继续加强基础地质调查,深化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推进未利用矿区资源调查评价,组织实施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推动实施矿产地战略储备工程,提高矿产资源国内供给储备保障能力。
自然资源部还改革土地利用计划配置方式,实行“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五年下降21.51%。
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水平 守住生态安全边界
对于如何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自然资源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水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自然资源部表示,继续优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方式,规范重大项目用地清单,以国土空间规划和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土地计划的依据。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围填海管控规则,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及行业、民生用海用岛。
自然资源部明确,继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推动实施全国陆海生态系统本底状况调查、变化监测、风险预警。
中俄珲春口岸恢复客运通关******
中新网吉林珲春1月8日电 (郭佳 张瑶 查皓文)中俄珲春口岸8日正式恢复客运通关。时隔三年,珲春口岸再度热闹起来,截至当天傍晚,有近200人通关。
珲春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是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交界地带,珲春口岸是该省唯一对俄公路口岸。疫情暴发以来,珲春口岸货物进出口基本保持正常。
1月8日,俄罗斯旅客在珲春口岸通关。 查皓文 摄8日一早,珲春口岸就迎来了首批出入境旅客,他们带着行李、包裹在执勤民警的引导下有序排队,逐一接受边防检查。根据要求,入境人员(含司乘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新冠感染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可入境,无需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检测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即可。
为确保口岸客运通关正常恢复,珲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成立了口岸复通工作专班,根据口岸恢复通关初期流量,优化通关措施、调整警力部署,确保出入境旅客通关顺畅安全。
疫情暴发前,珲春口岸非常繁忙,每年有三四十万旅客通关,其中以俄罗斯游客居多,尤其新年前后更是俄罗斯游客入境高峰,他们在当地休闲、购物、投资,为这座边境小城带来无限活力。此次恢复旅客通关对吉林省对外贸易和边境旅游业发展有积极意义。(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